并非人人适合“秋冻”“贴秋膘”
2024-09-24 09:54:03 [来源]:文汇报
秋分。如果说立秋代表秋天的开始,那么秋分则意味着秋天进入了“下半场”,秋分日后,昼短夜长,温差加大,秋意来袭。
秋分时节尽管白天气温有时依然较高,但早晚寒意已然明显。在此提醒大家,在这期间,适时添加衣物就尤其重要了。
有些朋友提倡“春捂秋冻”,诚然,适当“秋冻”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机体的抵抗力,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。比如老年人,由于新陈代谢减慢、体温调节能力减退,穿衣过少容易引起支气管炎、慢阻肺等慢性病的急性发作。又比如儿童,活泼好动又贪凉,常因没有及时添加衣物,诱发上呼吸道感染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。
另外,对于那些本身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,例如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梗等,盲目“秋冻”非但不能强身健体,反而可能导致原先的疾病加重。建议早晚出门时穿着或者随身携带轻薄的外套,以便在气温较低时及时保暖。
光穿暖还不够,中医养生强调顺应季节变化,即春养肝、夏养心、秋养肺、冬养肾。秋分时节,气候逐渐干燥,空气中的湿度降低,容易导致人体的津液流失。此时,“娇嫩”的肺脏最易受伤,从而出现咽干、舌燥、鼻塞、流涕等症状,“秋燥伤肺”指的就是这种现象。这时,市民朋友需要多补充水分,必要时使用加湿器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。
秋分之后,气温逐步降低,加上空气干燥,除了补水,搭配合理的膳食也至关重要。
说到秋季饮食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贴秋膘”。贴秋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源于人们因为夏季炎热环境下从事劳作,且食欲不佳导致的身体消瘦,故而需要在秋天通过吃味厚的美食(主要是肉食)来恢复体力,并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量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盲目贴秋膘非但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,甚至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。
例如:过量摄入肉类等高嘌呤食物,容易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并诱发痛风,长此以往就可能累及肾脏。其次,进食过量高热量食物会诱发肥胖、高脂血症,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。另外,经过一个夏天,人体的消化功能整体偏弱,大量进食油腻食物极易加重胃肠负担,引发消化功能紊乱,甚至诱发急性急性胰腺炎。
所以,秋季饮食应以清淡、滋润为宜。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,以及一些酸甜味的水果,像梨、苹果、葡萄、柑橘、柠檬、山楂等,因为酸属阴,主收敛,秋季食酸,有收敛肺气,生津止渴的作用。而酸甜搭配,又正好契合了中医学“酸甘化阴”之意。
另外,可以适当食用鱼、肉、禽蛋、奶制品等食物,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。众所周知,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,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作用,很重要的一块就是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。
秋季是流感、支原体、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的开始,除了佩戴口罩、通风等措施外,免疫力的强弱对感染与否,感染后的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。经常有门诊患者来咨询,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药物,比如喝参汤、注射胸腺肽来增强抵抗力。在此要明确的是,使用药物是以具有特定疾病,并有专业医师指导为前提的。普通人如果是以保健为目的,食补应是首选,重药物、轻食物是不科学的做法。
由于秋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减缓,肠道蠕动减弱,加上气候干燥,容易导致便秘。市民们除了保证饮水,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排便之外,还要科学运动。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,既可以加强胃肠道蠕动,加快肠道排空防止便秘,还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,加强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。
当然,秋季运动的好处绝不仅于此。褪去暑热后,人顿感神清气爽,这时参加体育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,可以有效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,改善耐力和体能,还能锻炼肌肉力量、提升柔韧性和平衡力,从而降低跌倒及骨折的风险,这对广大中老年人尤其关键。
其次,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新陈代谢,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能力。
另外,秋季适当的运动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,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,为平安过冬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最后一点,运动可以放松心情。秋分之后,天气转凉,树叶枯黄掉落,这种萧瑟的情景容易令人产生悲秋之情。这种在医学上叫做季节性情感障碍,多见于心思敏感、性格内向、体质较弱的人群。而体育运动是缓解这种状态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。中医理论中,肝主疏泄,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。通过运动,可以帮助调畅肝气,对改善情绪有很好的作用。
如何科学、有效、健康地开展运动呢?首先要循序渐进,一般起始以每天30分钟为宜,以运动后自觉舒适为度,若第二天仍感疲劳,甚至出现食量减少、头晕胸闷等症,说明运动量过大了。运动时间上,应选择日出以后空气中氧气含量更高,能见度更好时开展。同时,注意避免空腹运动防止低血糖发生。运动项目则可在适宜强度的前提下,根据个人爱好因地制宜自由选择,太极拳、散步、健步走、慢跑、跳绳、登楼、游泳皆宜。